德青制药生物制品暨高端兽用制剂项目
□本报记者 王贺
当下的德州,新兴产业的成长力肉眼可见——有研刻蚀设备用硅材料及硅片项目持续扩产,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研发制造项目成功落地,安舜高端药物研发生产项目扎实推进……一个个向“新”而动的大项目,汇聚起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崭新力量。
沿“链”布局 集群扩张
在天衢新区,山东有研利用母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投资建设的刻蚀设备用硅材料及硅片扩产项目今年下半年可建成投用。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等200台套,实现年新增硅材料204吨、8英寸硅片120万片,进一步提升山东有研在集成电路硅材料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项目为王的时代,新兴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活力要靠项目体现。
作为我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主阵地”,天衢新区近年来瞄准半导体材料及迭代升级材料、封装测试、智能终端三大方向,持续引进新项目、大项目。
眼下,不仅有研项目快速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激光雷达及传感器件产业化项目也于今年5月正式签约落户。项目明年建成后,将助力德州形成从材料、外延、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器件模组到终端应用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此外,伴随华威手机、英望手机、恒芯电子等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天衢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迅速从最前端的硅片生产延伸至手机整机及关键配件等应用领域,如今正朝着打造全省最大智能手机整机出口基地的发展方向全速前进。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市的“一号产业链”,产业发展成效是全市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翻看德州加速扩大的新兴产业版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市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主力军”,正依托相对扎实的产业基础全面发力。
比如功能糖产业,今年6月,我市功能糖领域上市企业——百龙创园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投资超10亿元的生物制造科创中心暨产能提升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不仅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行业单体项目,更实现了无人化值守、智能化管控,能耗降低40%以上。
高端装备方面,天衢新区的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经投产。园区主体企业——德州恒力电机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舰船用电机、电气制造企业,其研发的船用高速电机产品在保证各项性能的基础上,达到了每分钟8万转,是普通电机的27倍。
今年前5个月,全市高新技术投资同比增长34.8%,占到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8%。当前,在有研、百龙创园等骨干企业带动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迁,已初步呈现骨干企业“聚木成林”、产业“聚链成群”的良好产业格局。
落子新产业 布局新优势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仅要立足现有产业格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提质,也要着眼产业发展趋势,超前布局新产业,凝聚发展新优势。
多年来始终以化工产业立身的临邑县,如今正围绕氢能利用领域“落子”——占地300亩的临邑氢能产业园,已落地氢动力核心装备产业化及重卡示范运营等4个项目。当地计划利用3年时间,打造德州首个“制氢、储氢、输氢、加氢、用氢”氢能全产业链条。
类似的产业“新势力”也出现在庆云县。去年下半年落户庆云经济开发区的承曦新能源锂钠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6月全面投产,如今可日产32700型电芯7万只、18650型电芯15万只。近两年,庆云县把锂钠电新能源作为当地的“一号产业”,两年间培育和引进总投资131亿元的项目44个。今年6月,当地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新项目、新产业“从无到有”,得益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只有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科技型企业,积极引进高新项目,让有创新活力、竞争实力的经营主体竞相涌现,新兴产业的链条才能实现有机延伸,各种要素资源才能实现高效配置,一系列从“1”到“10”再到“100”的产业故事才能精彩上演。
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德州“牵手”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我们依托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对接大院大所、高新企业等京津优质创新资源,通过支持产学研用紧密合作,找准细分赛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构筑错位发展新优势。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京津冀过亿元项目78个、签约金额273.86亿元;新开工京津冀过亿元项目75个、到位资金69.3亿元。在天衢新区,总投资20亿元的人工陶瓷髋关节假体研发制造项目今年下半年可建成投产。投资该项目的北京安颂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该项目落地建设,正是我市积极推动“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德州”的又一生动实践。
如今,我市新兴产业不仅门类增多,原有产业涉及的领域、赛道也在不断拓展。
在禹城市,去年启动的德青制药生物制品暨高端兽用制剂项目主要从事兽药研发,未来3至5年内,该项目有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动保企业中剂型最全的企业。
新材料产业在增加“新成员”。在平原县,迈凯诺安防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00万平方米漂珠硅晶耐火板项目已完成车间主体建设,预计明年年初可竣工投产。投产后,其生产的超轻质硅基耐火材料,可承受1000℃以上的高温灼烧,将广泛应用于储能舱、高温设备检测仪器、半导体等领域。
大力招引头部企业,不断开拓新型工业化场景,我市正迅速在一系列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超前布局。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提供着越来越坚实有力的支撑。
集聚“新”要素打造“新”园区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这一点在新兴产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也是一条聚合各种创新要素的创新链。因此,能否找到适合的要素配置方式,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个着眼于新兴产业的专业园区,正是我市聚集“新”要素的平台载体。当上下游企业成为“邻居”,专业园区里的化学反应才能激活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动能。
目前,我市众多新园区分别与新产业、新项目紧密结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其中,有的着眼于服务优势产业,搭建集群扩张的载体平台。在天衢新区,总投资77.8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分为智能手机、电子元器件和智能终端3个产业园,并配套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目前入园项目16家,入驻率85%,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投资10亿元的华威手机全产业链数字化智造项目去年年底落户,依托园区完善的配套条件,6个月就实现投产。在乐陵市化工产业园,依托浙江大学院士团队先进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撑的高端医药超级工厂项目,一期已有9家药企签约落户,同步规划的二期项目预计明年7月建成投用,目前有7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有的超前布局,着眼于项目孵化,埋下产业发展的“种子”。在平原县,正在建设中的科技孵化共享园建有仓储物流中心和科技孵化中心,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激光设备等产业的研发、转化、生产、销售和品牌孵化平台,目前已签约入驻欣安创能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智能调光膜、智能家居等产品。在齐河县,建设中的智谷众创产业园拟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200间,打造集生产制造、创意研发、服务配套、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工业智慧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80余家,其中瞪羚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
有的依托关键项目,聚焦数字经济。在陵城区,当地全力筑牢鲁北大数据中心这一数字经济底座,通过建设数据存储、带宽和算力等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力争利用3年时间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该数据中心,当地与中科曙光、中国电子、中电科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正全力打造数据、技术、业务多元融合的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
以优质企业的“点”,串起产业发展的“链”。眼下,在我市的产业体系中,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区正构建起独特的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生态,在和企业需求一次次高效交互中形成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
充分发挥“园”动力,不只是实现产业空间上的集聚,更要实现相关要素的高密度、高强度精准配置。以产业链对接金融链,上半年全市对接金融资本机构162家,运用基金成功招引投资50亿元的先导科技项目。用创新链拥抱产业链,高新项目伴随人才团队纷至沓来,伴随各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加速融合,对发展要素的集聚能力越来越强,创新生态不断优化。